返回栏目
首页古代历史 • 正文

【唐朝李隆基】李隆基是谁的儿子 李隆基的皇后是谁,是怎么死的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admin

  唐玄宗李隆基是武则天之孙,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李隆基的皇后是王有容皇后由于皇后无子,因后来“符厌事件”的发生(武惠妃陷害她),被废为庶人三个月后去世。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十月,皇后便过世了,玄宗诏令以一品礼将她葬于无相寺。后宫的人们对她相当思慕,玄宗自己也对此事感到相当后悔。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即位时,恢复其皇后封号。

  李隆基的皇后是谁

  李隆基的第一个皇后是他的糟糠之妻,早在李隆基落魄的时候王有容就嫁给了李隆基,与李隆基一起经历了各种苦难,并助李隆基夺得后位。

  正史中对王皇后的记载较少,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贤德的皇后。李隆基当上皇帝以后,宠爱武惠妃,得宠的武惠妃让人辱骂王皇后,一众宫人宁愿被训斥也不说王皇后一句坏话,可见她是一个深得人心的皇后。

  在李隆基夺位的过程中,王皇后为李隆基出谋划策,其胆识、智谋不输男儿。李隆基杀专权的韦皇后时,当时王皇后献计,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自己和夫君一起谋划、实施了这次宫变。这与长孙皇后对李世民的支持是一样的。韦皇后垮台后,太平公主也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王皇后又与太平公主斗智斗勇,最后导致太平公主惨败身死,自己丈夫的龙椅才能坐稳。

            
                                 唐朝李隆基

  按道理这与一个皇后应该得到皇帝的尊重,即使不爱,也不至于被废。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王皇后被废,还被打入冷宫。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宫心计2》提到了王皇后被废的理由,第一,善妒、狠毒,只要看谁不顺眼,就给谁穿小鞋。例如,王皇后陷害善良的郑纯熙,郑纯熙其实就是武惠妃的原型,历史上她可不是善良之辈,听到这个姓氏大家就应该联想的武则天,她和她的姑奶奶武则天一样有心机、有手段。

  第二,陷害皇帝的子嗣,这是皇帝最不能容忍的。在后宫之中,“母以子贵”是真理,多少皇太后都是因为儿子当了皇帝才有出头之日的。而皇帝要没有继承者,那不就是王国吗?所以陷害皇家子嗣肯定是会被收拾的。第三,无子,在中国古代,女子的依靠就是孩子,没有了孩子,等到自己年老色衰之时,没有依靠是肯定的。而且即便年轻时候,夫家也可因为“无子”这条休妻。

  那么历史上的王皇后占几条呢?首先,她肯定善妒。因为李隆基特别花心,这世上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没有一个女的愿意和其他女人分享丈夫。李隆基身边的美人可不少,其中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都成了千古绝唱了,在今天看来也就是个美女嫁给了一个有钱、有权的老爷爷,他们之间能有多少真情。更何况在古代,李隆基是掌握着生杀大权的皇上,杨玉环即使不爱,也要装成爱的死去活来的样子,这样才能为杨家谋福利。从这点就能看出李隆基善惹桃花,王皇后在位时李隆基惹得就是武惠妃,几乎达到了专宠的程度。王皇后肯定吃醋,但这个傻皇后她不是想办法对付武惠妃,而是在李隆基面前说武惠妃的坏话,想一想,男人的心都不在你这了,能为你出头吗?

  其次,王皇后没有谋害李隆基子嗣的行为。历史上,王皇后确实不能生育,但尽管如此,她也不会去谋害李隆基其他妃子的孩子。第一,她不能让丈夫的皇位后继无人,实在生不出孩子她还想着过继一个别人的孩子,所以她是不会害李隆基的子嗣的。第二,从王皇后处理武惠妃的事情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自我的人,凡事都先从自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她只会想着如何给李隆基生一个孩子,而不是去害死李隆基的孩子。第三,王皇后为人不错,宫里人对他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她是个贤惠之人,因此不会去伤害无辜。这样的人在古代也算是个好皇后了。

  再次,王皇后确实无子,而她被李隆基贬为庶人的确和“子嗣”的问题有关。李隆基变心后,本就有意废后,王皇后眼看后位不保,她也着急,就想到了一个求神的办法,李隆基正是因为她在宫中参与鬼神之事,就把她废了。今天看来,这也许是李隆基的一个借口,他心中早有立武惠妃为后的打算了。

  王皇后在被废后不就就抑郁而死,死后李隆基厚葬她,但并未恢复她的皇后身份。影视剧中,将杨玉环与王皇后联系起来,李隆基因为杨玉环像极了王皇后才爱上她,并且集三千宠爱于一身。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很多人还是对王皇后的遭遇表示同情的,希望她能得到李隆基的真爱。

  李隆基是谁的儿子

  公元712年七月,唐睿宗无法面对与平衡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争端,禅位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每五天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

  详为李旦登基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争权。虽然李隆基是太子,但太平公主地位特殊,又拥护李旦有功,所以控制实权。太平公主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七个丞相五个是她的门生;李隆基不敢惹太平公主,一点小事惹了她就害怕地忙去告罪。

  铲除韦氏的政变是由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策划的,李旦是由他们俩拥立的,自己在政变中根本没出力,只是因为高宗之子的身份才登上皇位。

  李旦看到太平公主的势力较大,怕父子俩都受她的协制,就在她和李隆基之间玩平衡。但是,太平公主越来越势大,又是武后和高宗之女,身份特殊,李隆基根本不是对手,李旦在无奈之下就选择逃避。

  再者,李旦也觉得李隆基有能力,就在登基三年后传皇位给他,自己做了太上皇。李旦虽然顾忌儿子李隆基,但认为儿子最起码比妹妹靠得住。

  李隆基的登基,使太平公主陷入了恐慌之中。她马上陷入了巨大的颓势,她没想到李旦会这么快就退位。她之前无数次劝李旦废掉李隆基,改立别的太子。

  太平公主说李隆基当太子时一直都有二心,李旦虽然觉得也有可能,但是一直在犹豫。如果换一个太子的话,李旦可能更受太平公主的协制。李隆基对太平公主一直怀恨在心,但是,因为李旦的健在,李隆基也不敢对太平公主动手。

  李隆基登基后,因为朝政的问题,太上皇李旦越来越不满,觉得他想对自己不利。太平公主也趁机劝李旦,应该废掉李隆基。最后,李旦决定派李隆基戍边,但最后又犹豫,没了主意,推到下一年。

  戍边就是废帝的暗示,李旦也很无奈。李隆基此时紧张得不得了,他很害怕,因为一旦被废就只有死亡的下场。最后,李隆基决定孤注一掷,在下一年戍边的前一个月发动政变,包围太平公主府第,围困了李旦。

  太平公主逃到城外的山上,伤心之下自缢。李隆基也没杀李旦,只是终身软禁了他。太平公主的三个儿子,则都被李隆基处死。

  睿宗一生两度登基即位。第一次是在嗣圣元年(684)春二月七日,即高宗皇帝死后的第二年,他以豫王李旦的身份取代了皇兄中宗,时年22岁,与高宗登基时的年龄一模一样。不过,他第二次登基已经是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在中宗死后的当年,这次即位是以相王的身份取代了中宗的儿子少帝,即温王李重茂。两次即位相距长达27年。在这27年中,唐王朝的中央政局波诡云谲,令后人眼接不暇。睿宗一生,称得上富有传奇色彩,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两次登基,更主要的是由于他的“三让天下”。

  一让母亲

  睿宗第一次即位,是武则天在洛阳宫中废中宗皇帝为庐陵王的第二天。由于这时武则天的政治经营还没有达到足以改朝换代的火候,身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就被立为新君。睿宗于是就成为继中宗之后的唐朝第五任皇帝。

  睿宗被立以后,他不仅不能在正宫上朝听政,且只能居住在别殿,武则天则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武则天能够为睿宗做的,就是在二月七日立他为新君的同一天,把他的王妃刘氏立为皇后;几天以后,又把睿宗的长子永平郡王成器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文明,大赦天下。这些都是睿宗作为皇帝的名分应该得到的,然而此时所有国家政治事务全由武则天一人专决,睿宗实际上是个傀儡皇帝。

  同年,武则天又改元为光宅,一年用了三个年号。这似乎透露出,睿宗的母后武则天除了没有改朝换代以外,在政治上已经可以随心所欲了。在此后的一个时期,发生了徐敬业扬州兵变和宗室越王贞等人的起兵。武则天一方面大开杀戒,威服政敌;同时又假意要还政。

  垂拱二年(686)正月,武则天下诏复政于睿宗皇帝。睿宗深知母后不是出于本意,也就假戏真做,坚决表示不同意,武则天也就顺水推舟,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转过年来的春正月,武则天把睿宗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亲王:如成义为恒王,隆基为楚王,隆范为卫王,隆业为赵王,俨然把睿宗的帝王之尊抬得高高。

  然而事实上,在武则天一步步走上政治峰巅的过程中,睿宗这个皇帝只能是一个徒唤奈何的旁观者而已。

  永昌元年(689),武则天开始使用周历。同时,改元为载初元年(689)。这一年,武则天开始使用了自己的新名字——曌。从此,为了避讳,发布的诏书就改称“制书”。为了配合武则天的政治改作,不久有数万人上表请愿,请求武则天实施改朝换代。当时,宗室大臣和朝廷反对派纷纷遭遇杀戮和灭门之祸,武则天的政治经营已势不可挡。

  处于政治波澜中心的睿宗,更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在刘祎之死后不再发言的睿宗也上表请求母后荣登大宝,并恳请赐自己姓武。睿宗此举未必是出于本意,却使武则天的改朝换代有了一个台阶,也使睿宗自己得保平安。

  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表示同意儿子睿宗和群臣的请求,并于九月九日改唐建周。睿宗被降为皇嗣,赐姓武,徙居东宫,其具仪一比皇太子,但是不再给他皇太子的名分,皇嗣也就是候补性质的皇位继承人。李旦的名字也改为“轮”。皇太子也就成为皇孙,皇后刘氏也从降为妃。

  睿宗第一次让天下,就这样完成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古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