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头条 • 正文

【思享家】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传统文化渊源(3)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admin

  诚信也是备受儒家推崇的基本道德规范。儒家认为,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治国安邦之道。孔子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等道德信条。汉代的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伦理规范的“五常”,使“信”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将个人的品德修养看作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基础,对伦理道德的重视,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利益融为一体,极大增强了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和文化的延续性。在个人层面,传统文化提供了一整套指导人们提高自我修养的方法,从而实现与他人、自然、世界的和谐相处。在国家层面,传统文化将道义、公平、正义、文明等价值观作为规范国家行为的标准,提倡“以德化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古代中国历代王朝与邻国的外交实践,大多是以仁义宽宏推行怀柔政策,兼收并蓄、慎战避战。新中国成立后,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仍然从深层次影响着中国的国际观念和行为模式,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渊源。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持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塑造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重感情、讲正义、守诚信的伦理道德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亲力亲为开展元首外交,在一系列重要的演讲和讲话中将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与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结合起来,展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深邃的哲学内涵。习近平主席指出:“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上述阐释极大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了解,展现出中国领导人为人民谋福,为国家负责,为世界担当的博大情怀,将正确义利观确立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价值取向。同时,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经过现代性的发展,焕发出新的时代意义,符合当今国际社会追求公平、正义、平等、秩序的潮流,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文化内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面对当今世界发展的困局和现代文明深层次的精神危机,中国外交积极推动中国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在中国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从而为完善全球治理、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提供更多有益的公共产品。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