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洛峰
一、引言
中国人口近6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导致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生育推迟现象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分析1990-2020年间的全国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探讨了婚育推迟现象的真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婚育推迟现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分析过程中,本文将分别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二、育龄妇女的生育推迟
根据研究数据,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峰值年龄从23岁推迟至27岁,峰值年龄别生育率降幅在55%以上。这一时期,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年龄不断推迟,但推迟速度存在时期差异。2000-2010年育龄妇女生育推迟速度明显快于2010-2020年,前10年平均生育年龄推迟了2.57岁,后10年仅推迟了0.54岁。育龄妇女在各孩次生育上均表现出推迟趋势,其中,一孩和二孩生育推迟更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受教育程度越高,育龄妇女初育推迟越快。
三、城乡差异和教育因素
研究发现,城市育龄妇女生育推迟快于农村,导致城乡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年龄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同时,教育是促使育龄妇女生育推迟的重要原因。1990-2020年,各受教育程度育龄妇女均表现出生育推迟的趋势,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推迟越快。具体而言,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和初中的人群的未婚比例曲线非常接近,高等教育人群与其他人群的差异则较大,高等教育对初婚推迟的影响十分显著。在终身视角下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群在初婚市场上处于最不利的地位。此外,研究还发现教育对初婚推迟影响的新趋势:与1990年相比,2020年低学历人群在初婚市场上的劣势有所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