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洛峰
下单后,很快,商家就联系吴某说了一些详细的事项,而且还给了吴某一份电子合同。
吴某打开合同,大概看了一遍,其实她本人在买车这方面经验也不够,之前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看着合同没什么大问题就签了。
一切准备就绪,就只等着收货了。没过几天,她便收到了一个快递,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个汽车模型,再加上四节电池。
吴某根本不记得自己买过玩具汽车,于是她打开自己购物平台的订单记录。这一查不得了,原来这个汽车模型正是她花了86万购买的那辆豪车。
吴某瞬间傻眼,马上联系商家询问情况。然而,商家给出的答复是:这就是所售的商品。吴某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随后,商家又把之前签订的电子合同拿了出来,原来这份合同里面竟然藏有猫腻。
合同中很多用词模糊不清,涉嫌虚假广告宣传,已经违反了我国的《广告法》。并且商家拿一个模型欺骗消费者,这属于欺诈行为。最终吴某直接打电话报了警。在警方的介入下,商家被判退1赔3,吴女士的86万被追了回来,商家还赔付了258万。
不过这件事情也警示我们,在日常的消费行为中,一定要对所购的商品有着明确的认知,仔细辨别各类条款。
另外,如果商家存在着虚假宣传和欺诈的行为,一定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