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民生 • 正文

校园网贷引发的诚信危机(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洛峰

  2016年9月,大学新生报到,已经读大四的汪亮东瞄准了新生。他能说会道,是很多新生眼中值得信赖的学长。来自江西的女生陈红(化名)收到汪亮东以音乐学院大四学长身份发来的“加我好友”的QQ信息,汪亮东称可以帮助其介绍兼职,赚取生活费,两人约定在宿舍楼下面谈。

  汪亮东自称是某知名电商的校园代理,只要注册一个“白条”,就可获得百元提成。获得同意后,汪亮东拿起陈红的手机,在注册界面输入了其个人信息。注册成功之后,趁其不备,用陈红的“白条”购买了一部价值7888元的苹果手机,分24期还款。汪亮东还说,用“白条”买的东西越贵,提成就越高,并保证“3个月之内帮她还清”。

  不到半年时间,汪亮东先后以学生会干部或某知名电商校园代理的身份,利用校园QQ群、微信群发布消息,称可以为大一女生找兼职代理、办理校园电动车牌照等借口,获取个人信息,通过“白条”操作,购买了27部苹果手机,所购手机均被变卖成现金用以还贷。据了解,受害人多达20余人,总金额达19万余元。

  许多受骗女生在贷款到期后,反复接到网贷公司催贷恐吓电话,心理压力很大,又怕被老师、父母发现,只能选择在深夜发微信催要还款,白天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2016年年底,公安机关接到受骗学生家长报警,于是警方对汪亮东展开侦查。

  办案检察官说,该案警醒大学生们切忌为了“面子”盲目攀比,透支贷款,结合个人家庭实际情况理性消费。对于涉及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需注意严格保密,不能随意外泄。

  同时,学校也应该把选择网贷消费纳入到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通过校园网站、校园广播、海报等多种渠道,开展有关金融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增强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及时纠正部分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社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