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亚洲时报在线近日发表题为《西方有什么权利按照自己的形象重塑中国?》的文章称,西方应该停止指责中国人,并加倍努力恢复自己的元气。成功可能是最好的辩解。全文摘编如下:
文章指出,英国新闻杂志《经济学人》在3月份的封面报道中提到,西方欢迎中国加入二战后建立的基于规则的体系,希望中国“会演变成市场经济”,而且随着中国逐渐富裕起来,“中国人民会渴望民主自由、权利和法治”。
文章认为,这寥寥数语,显示出西方确实有一个“遏制”中国的阴谋。
文章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去年七月份在波兰发表的演讲中严重偏离方向,暗示这些价值观基本上与白人和基督徒有关。《经济学人》则比较带有理性地把这些价值观视为拥抱民主和自由市场。
文章称,剖析一下《经济学人》对民主和市场经济的赞誉,归根结底,它所谈论的事情与道德几乎毫无关系,却与自身利益十分相关。
文章指出,当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放市场时,这也创造了一个无法抵制的机会。这重新唤起了那个老式的、自私自利的英国格言:“如果我们能够在中国人衬衫的尾部增加一英寸,我们就可以让曼彻斯特的纺织厂继续经营一年。”
但十几亿中国人的商业能力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文章称,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仅制造出衬衫,还生产大量先进科技、工业和军用产品。曼彻斯特如今没有太多的纺织业——这就是问题所在。
文章称,当西方对二次大战后的经济繁荣自鸣得意时,很容易将自己吹捧为一种模式。然而,刺激这些自由市场民主国家发展的经济繁荣已经被证明是短暂的。因此,崛起中的中国现在被视为美国及其盟国的经济上的而且是意识形态上的竞争对手。
文章称,令人遗憾的是,西方陷入经济增长停滞、政治不和、反移民的种族主义、造成大量伤亡的枪击等后工业时代的病症,因而不再提供很好的模式。英国脱欧和加泰罗尼亚问题可能预示着更大的政治分歧即将来临。
文章认为,也许西方应该停止指责中国人,并加倍努力恢复自己的元气。成功可能是最好的辩解。在这样做的时候,它也可以仿效中国的做法,让科学和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与中国看齐,并在下一代技术上进行大规模投资。
文章指出,西方还应该考虑40年来,它从中国获得了多少利益。中国为合资企业和技术合作开放了巨大的市场,从而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关键的催化剂。而当全球经济在2009年濒临崩溃时,正是北京投入巨资帮助美国的经济刺激方案,从而帮助挽救了当时的局面。
文章称,美国本身也尚未领会到,其自身的政治制度是在独特的政治事件汇合下形成的。其具体的民主品牌虽然令人钦佩,但却很难输出,也绝对无法强加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