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古代历史 • 正文

吴三桂为什么不投降大顺而降于清朝?吴三桂降清是哪一年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洛峰

吴三桂,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大汉奸,此人背叛大明朝、拥清军入关、剿灭李自成、勒死永历帝,而这一切都始于其在甲申国难之际的抉择。然而世受皇恩的吴三桂难道愿意走上这条路吗?公元1644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位山海关总兵为什么会在明、清、顺之间做出那样的选择?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京师,大势已去之下崇祯皇帝选择煤山自缢,明朝宣告灭亡。此后发生了一连串的事件,但最终在吴三桂降清之后尘埃落定,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起码在李自成攻占京师之前,吴三桂仍然是忠于大明的。毕竟在这个时候,除了大明朝谁都不可能给予其每年数百万两白银的辽饷,谁都不可能允许他控制辽东大片的土地和百姓。不客气地说,此刻的吴三桂即使有野心,也十分有限,他的人生目标顶多像舅舅祖大寿那样当个有钱的军阀,如果再长远一点的话,成为第二个李成梁,雄霸辽东。

然而崇祯的自缢使得吴三桂瞬间失去明朝的支持,而在此之前清军也早已将山海关外的城池据点全部占领,吴三桂只剩宁远的一座空城。并且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吴三桂唯一的本钱——关宁铁骑也在不久前的松锦大战中伤亡惨重,如今只剩下5万人马。显然夹在顺、清两家之间,吴三桂的势力最为薄弱,也最容易遭到两方的夹击,毕竟任何一方都有进攻他的充分理由。

站在李自成的角度来说,明末连年遍地的农民起义早已将帝国最富庶的地区悉数打烂,而京城的粮食全靠南方的漕运,没有漕运李自成根本在北方呆不住。此时不管清军有没有入关,他都很难在京师待下去,而贸然后撤的话又担心被吴三桂追击,所以只要吴三桂不投降大顺,他就必须重创吴三桂才能安心。而站在清军的角度来说,明朝已然寿终正寝,此刻挥师入关夺取天下的时机已经成熟,眼前的吴三桂恰是第一块绊脚石。

图-俯瞰紫禁城

显然,不论大顺还是大清都不允许吴三桂独存,那么对于吴三桂来说究竟是负隅顽抗?降清?还是降顺呢?尽管史料中的记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条信息,即吴三桂是愿意降顺的,毕竟回京的路都走了一半,只是因为宠妾陈圆圆被霸占才使得“冲冠一怒为红颜”。但细细品味那段历史,你又会得出某些别致的结论,也就是说他早就决定与清军合作了。

图-山海关古城

吴三桂的眼光不比任何人逊色,他也早已看清楚各方错综复杂的势力,降清才是最好的结局。理由其实很简单,吴三桂多年与清军交手,十分清楚八旗军的作战实力,在清顺之间的对比中,吴三桂更倾向于与清军合作以更快地定鼎天下。然而在此之前有一个问题却十分棘手,关宁军与清军交战多年,双方仇恨刻骨铭心,因此降清的过程中如何安抚军心是个大问题。而对于这一点,吴三桂打出的旗号是“借兵以逐流寇”,也就是说借助清军之手除掉流寇,为崇祯皇帝复仇。

图-山海关老龙头

当然可能很多人还会把陈圆圆的故事同吴三桂最终的抉择联系在一起,毕竟“冲冠一怒为红颜”是有明确记载的历史事实。不过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李自成进京时率领的军队号称五十万,但多数是跟随而来的流寇,并不是他的嫡系部队。这些鱼龙混杂的流民虽然推举李自成当了皇帝,但也要李自成提供军饷才能生存,而大顺自始至终没能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制度,一切兵饷全靠抢劫,这就使得前明官员不得不成为拷掠的对象。而不幸的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在被打劫的名单上,此后更有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最终这一切都使得吴三桂降清的决心更加坚定。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古代历史